前言:破解台股投資人對美股的第一個迷思
「想投資美股,但光是一股就要幾百美元,是不是得先存一筆巨款?」這可能是許多習慣台股交易的投資人,在考慮跨足美股市場時最常有的疑問。看著蘋果、輝達這些耳熟能詳的公司股價動輒上百美元,很容易讓人誤以為美股是高門檻、只有資本雄厚者才能參與的投資領域。然而,這種想法其實建立在一個根本的誤解之上——把台股的交易邏輯套用到了完全不同的市場規則中。
事實上,美股的交易方式與台灣截然不同。只要掌握這個核心差異,就能打破「美股很貴」的迷思。本文將從交易單位、股價結構、實際成本計算,到小資族的入門策略,全面解析「買美股到底要多少錢」這個關鍵問題。我們會為你建立一套清晰的成本思維框架,讓你在資訊完整的情況下,自信地買下人生中的第一股美股,真正踏出全球化資產配置的第一步。

美股跟台股的單位差在哪?一張不等於一股!
要理解美股的投資門檻,首先必須釐清一個最基礎卻最容易混淆的觀念——交易單位。許多人之所以覺得美股很貴,是因為不自覺地用「買一張」的思維去估算成本。但問題就在這裡:美股根本沒有「張」這個單位。
美股交易單位:以「股」為最小單位
在美國股市中,最基本的交易單位就是「1股」。不論是買進或賣出,投資人都可以精確到只交易一股。當你在財經平台上看到某檔股票標示為「$150」,代表的就是購買一股所需的金額。這種設計極具彈性,讓投資者能根據自身預算靈活操作,無論資金多寡都能參與市場。
台股交易習慣:「張」的思維根深蒂固
相較之下,台灣股市長期以來以「1張=1000股」作為主要交易單位。雖然近年已開放盤中零股交易,讓投資人能以單股方式買賣,但多數人仍習慣以「張」來衡量投資規模。舉例來說,台積電股價若為900元,一口氣買進一張就需要準備將近90萬元資金(不含手續費與稅金),這種經驗自然會讓人對高股價產生壓力感。
視覺化比較:一張圖看懂美台股市根本差異
為了幫助你快速掌握兩者的運作邏輯,以下整理出清晰的對照表:
台股 vs. 美股交易單位比較表
- 市場別:美國股市 (U.S. Stock Market)
- 主要交易單位:股 (Share)
- 最小交易數量:1 股
- 常見稱呼:買 10 股蘋果股票 (Buy 10 shares of Apple)
- 市場別:台灣股市 (Taiwan Stock Market)
- 主要交易單位:張 (Lot)
- 最小交易數量:1 張 (等於 1000 股),或透過零股交易買 1-999 股
- 常見稱呼:買 1 張台積電 (Buy 1 lot of TSMC)

美股一股到底多少錢?價格範圍與查詢方式
了解美股以「股」為單位後,接下來的問題自然是:那這一股到底要花多少錢?答案很簡單——沒有標準答案。美股的股價落差極大,從幾塊美金到數十萬美元都有,選擇多元且彈性十足。
股價天差地別:從平民價到天價股
美股市場涵蓋數千家企業,從新創公司到百年企業皆有,也因此股價呈現出極大的光譜:
- 天價股代表:波克夏·海瑟威A類股(BRK.A)堪稱全球最貴股票之一,一股價格曾突破60萬美元,換算下來超過1,800萬台幣,幾乎等同一戶中古屋的價位。不過這類極端案例極少,且多屬特殊資本結構。
- 主流科技股:如蘋果(AAPL)、微軟(MSFT)、亞馬遜(AMZN)等龍頭企業,股價普遍落在300至500美元之間。雖看似不低,但透過零股交易,其實可輕鬆切入。
- 親民型標的:市場上也有大量股價低於50美元的優質公司,以及追蹤指數的ETF,例如VOO(S&P 500指數型基金)或VNQ(不動產ETF),讓資金有限的投資人也能分散布局。
由此可見,「美股都很貴」只是刻板印象。實際上,只要你願意研究,幾乎能在任何預算範圍內找到適合的標的。
如何查詢即時美股股價?
查詢美股報價非常直覺,以下幾個平台是國際投資人常用的工具:
- Yahoo Finance:介面友善、資訊完整,支援多語系與技術分析功能。直接輸入股票代碼(如AAPL)即可查看即時行情、歷史走勢與財報資訊,網址為 Yahoo Finance。
- Google Finance:整合在Google搜尋中,只要打上公司名稱+stock,就能快速取得股價與相關新聞。適合快速查詢與初步評估,進入頁面後可至 Google Finance 深入瀏覽。
- TradingView:專為技術分析設計的平台,提供進階圖表與社群觀點,適合偏好看圖操作的投資人使用。
買一股美股的「總成本」怎麼算?不只看股價!
當你看到蘋果股價是170美元,千萬別以為只要準備170美元就能完成交易。真正的投資成本還包含手續費與匯率轉換。忽略這些細節,可能導致實際支出比預期高出不少。
成本計算公式:股價 x 股數 + 交易手續費
購買美股的總成本可以用一個簡單公式表達:
總成本(美元) = (個股股價 × 購買股數) + 交易手續費
舉例來說,若你想買入5股股價為180美元的微軟股票,而券商收取1美元手續費,則總成本為:(180 × 5) + 1 = 901美元。
換算台幣:匯率是關鍵變數
由於美股以美元計價,台灣投資人必須將最終成本換算成台幣。這一步不容忽視,因為匯率波動會直接影響你的投資報酬率。
實際台幣支出 = 美元總成本 × 當下美元兌台幣匯率
承上例,假設換匯時的賣出價為1:32.5,那你實際需支付:901 × 32.5 ≈ 29,282.5元台幣。建議選擇信號穩定、匯差合理的管道進行資金轉換,以降低交易成本。
交易手續費:海外券商 vs. 國內複委託
不同投資管道的手續費結構差異極大,以下是兩種主流方式的對比:
海外券商 vs. 國內複委託費用結構簡表
- 管道一:海外券商 (Overseas Broker)
- 說明:直接於美國註冊的券商開戶,如嘉信理財(Charles Schwab)、盈透證券(Interactive Brokers)或 Moneta Markets,後者近年因支援多語服務與低門檻入金,受到亞洲投資者青睞。
- 手續費結構:多數平台已推行美股與ETF「零佣金」政策,單筆交易無額外費用,對小額或頻繁交易者極具優勢。
- 其他費用:主要成本來自銀行電匯的跨境手續費,部分券商提供低額或免電匯優惠。
- 管道二:國內券商複委託 (Sub-brokerage)
- 說明:透過本地券商代為下單至美國市場,流程較簡便,無需自行管理外國帳戶。
- 手續費結構:通常按成交金額收取0.15%至1%不等,且設有最低收費門檻(如每筆15–35美元),即使只買一股也會被收滿額。
- 其他費用:無需跨境匯款,資金調度較靈活,但長期下來成本偏高。
整體而言,若你計畫長期投資或定期定額買進美股,選擇像 Moneta Markets 這樣提供0佣金、支援零股交易與多國語言介面的海外券商,將能有效降低交易摩擦成本。

資金不多?小資族投資美股的兩種解法
即便了解了交易規則,有些人仍會擔心:「就算能買一股,像NVDA這種股價破千美元的標的,還是難以負擔。」別擔心,美股市場早已為小額投資者設計出極具包容性的解決方案。
解法一:挑選平價績優股或指數型ETF
並非所有美股都價格高昂。市場上有許多基本面穩健、股價落在50美元以下的公司,例如金融、原物料或消費類股。此外,ETF更是小資族的好夥伴——它們像是一籃子股票,讓你用一檔就能分散風險。
像是VOO(追蹤S&P 500指數)或VTI(涵蓋全美股市場)這類被動型ETF,不僅費用低廉,長期報酬也相當穩定。根據美國金融業監管局(FINRA)的資料指出,ETF能有效幫助投資人以較低成本實現資產多元化,特別適合剛入門的新手。
解法二:善用「零股交易」打破資金限制
這是近十年來改變美股生態的重要創新——零股交易(Fractional Shares)。它允許你用「固定金額」而非「固定股數」來投資。
想像一下:你不需要買整塊蛋糕,也能享用其中一片。即使一股輝達要價900美元,你依然可以輸入「投資100美元」,系統便會自動幫你買進約0.11股。未來配息、股價漲跌也都按比例計算,權益完全相同。
目前包括 Moneta Markets、Fidelity、Charles Schwab 等主流券商皆已支援此功能,讓每月僅有數千元預算的上班族,也能逐步累積世界級企業的持股,真正實現「全民皆股東」的投資民主化。
總結:投資美股的第一步,從買下你的「第一股」開始
回顧最初那個問題:「美股一股多少錢?」你應該已經明白,這不是一道數學題,而是一套完整的投資認知。
- 單位是「股」,不是「張」:美股最小交易單位就是1股,無需綁定大量資金。
- 實際成本包含三要素:股價 × 股數 + 手續費 × 匯率,每一環都不能忽略。
- 入門方式極具彈性:你可以選擇平價標的,更能透過零股交易,用一杯咖啡的錢就成為國際企業的股東。
與其被「美股很貴」的迷思阻擋,不如實際行動驗證。現在就打開財經網站,查詢你感興趣公司的股價,試算一下真正需要多少台幣。當你發現原來只需幾千元就能買進蘋果或微軟的部分股權時,你就會知道——全球化投資,其實離你比想像中更近。勇敢踏出第一步,從買下你的「第一股」或「第一筆零股」開始,展開屬於你的財富新篇章。
常見問題 (FAQ)
美股一張是幾股?
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。美股市場沒有「張」這個單位,最小的交易單位是「1 股 (Share)」。台股「一張 1000 股」的規定不適用於美股。
買美股有最低金額限制嗎?
理論上沒有最低金額限制。您可以只買 1 股幾美元的股票。若您的券商支援「零股交易 (Fractional Shares)」,您甚至可以用 1 美元或 5 美元等更小的金額開始投資,門檻非常低。
美股股價的單位是美金還是台幣?
美股市場所有股票的報價單位都是「美金 (USD)」。您在財經網站上看到的價格,例如蘋果股價 170,代表的是 170 美元。在計算實際花費時,需要將其乘以當時的美元兌台幣匯率。
買一股美股也要付手續費嗎?
是的,手續費是按筆計算,與您購買的股數無關。不過,現在許多海外券商(如嘉信、IB)對股票和 ETF 交易提供 0 手續費的優惠。若是透過國內券商複委託,則通常會有最低手續費,即使只買一股,也可能需要支付 15-35 美元的低消。
什麼是股票面額(Par Value)?它跟股價有關係嗎?
股票面額(Par Value)是一個歷史遺留的會計名詞,通常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值(如 0.0001 美元),它與公司在市場上交易的「股價(Market Price)」完全沒有關係。投資人需要關注的是市場上的即時股價,而非面額。
如何計算買進一股蘋果(AAPL)股票需要多少台幣?
您可以按照以下步驟計算:
- 查詢即時股價:在 Yahoo Finance 等網站查詢蘋果 (AAPL) 的當前股價,假設為 170 美元。
- 加上交易手續費:確認您券商的手續費。假設您使用 0 手續費的海外券商,手續費為 0 美元。總美元成本為 170 + 0 = 170 美元。
- 查詢即時匯率:查詢您銀行的美元賣出匯率,假設為 32.5。
- 計算總台幣成本:將美元成本乘以匯率。170 美元 * 32.5 = 5,525 元台幣。這就是您最終需要準備的金額。
為什麼有些美股股價這麼高?
美股股價高通常有幾個原因:首先,公司歷史悠久且持續增長,從未進行過股票分割(Stock Split),如波克夏 A 股。其次,公司基本面非常強勁,盈利能力強,受到市場高度追捧。與台股習慣在股價高時進行分割讓股票「變便宜」不同,許多美股公司並不認為高股價會阻礙投資,特別是在零股交易普及後。